最近不少朋友反映,突然收到大量陌生电话或短信骚扰,严重影响正常生活。这种被称为“电话短信轰炸”的行为,通常是恶意软件或网络攻击者通过自动化工具实施的。若你正面临这种情况,首先保持冷静,切勿随意回复或点击可疑链接,避免泄露个人信息或触发进一步攻击。
立即开启手机的“勿扰模式”或“拦截陌生号码”功能(具体路径因手机型号而异)。对于短信轰炸,可联系运营商启用“短信防火墙”服务,例如中国移动的“高频骚扰电话防护”。此外,临时关闭短信预览功能,防止恶意内容直接显示。安卓用户还可通过第三方应用(如腾讯手机管家)设置关键词黑名单,自动过滤垃圾短信。
若怀疑个人信息已泄露,需第一时间修改重要账户密码(如银行卡、社交软件),并开启双重验证。检查手机账单是否有可疑增值业务,及时申诉退订。建议下载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,举报骚扰号码并获取最新防诈提醒。对于持续轰炸,保留通话记录和短信截图,向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提交证据。
预防胜于补救:避免在非正规网站填写手机号,注册账号时尽量使用“邮箱+手机”双验证。定期清理旧账号和废弃的快递面单。警惕“刷单”“领红包”等诱导性链接,这类操作常导致信息被恶意采集。必要时可申请运营商提供的“副号”服务,将网购、注册等场景与主号隔离。
根据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和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恶意轰炸行为涉嫌违法。若骚扰伴随恐吓、诈骗等内容,可直接报警并提供完整证据链(包括通话录音、短信内容、骚扰时段统计等)。情节严重的,可要求公安机关追究对方刑事责任。平时也可通过“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”了解新型诈骗手法,提升识别能力。
下一篇:电话短信轰炸:违法后果与维权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