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一种名为"电话轰炸"的恶意骚扰服务在灰色地带悄然蔓延。这种服务通过技术手段对特定目标手机号进行高频呼叫或短信攻击,导致受害者通讯瘫痪。尽管相关部门已多次打击,但仍有不法分子通过暗网、社交平台隐蔽兜售,甚至打出"99元包月""精准报复"等广告语,形成了一条从软件开发、代理销售到实施攻击的完整黑色链条。
电话轰炸主要利用网络电话(VOIP)或改号软件,通过自动化程序模拟海量来电。部分高级版本还能绕过运营商拦截规则,伪装成正常号码。这种攻击不仅会造成手机持续震动耗电,更可能导致急救电话无法接入、企业客服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。2022年某地就发生过因医疗预约系统被轰炸,延误患者治疗的恶性事件。
我国《网络安全法》明确规定,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、干扰正常功能等行为,违者最高可面临10万元罚款和7年有期徒刑。普通用户遭遇轰炸时,应立即开启运营商提供的"高频呼叫防护"服务,并通过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固定证据。值得注意的是,购买此类服务同样涉嫌违法,已有买家因"寻衅滋事"被处罚的案例。
主流电商平台已通过关键词屏蔽、图片识别等技术拦截相关商品,但不法分子转而使用"云呼""卡商"等暗语进行交易。安全专家建议,运营商应加强异常通话模式识别,比如对短时间内来自多个虚拟号码的呼叫自动触发验证机制。部分手机厂商也在系统中内置了"陌生号码频次限制"功能,可有效降低骚扰影响。
下一篇:电话轰炸黑产链:危害与防范全解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