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许多人都遭遇过陌生号码频繁来电的困扰,甚至一天内被同一号码连续“轰炸”。这种现象背后,往往是黑灰产业链在作祟。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后,利用网络电话或改号软件批量拨号,有的为了推销产品,有的则是诈骗陷阱。尽管监管部门多次打击,但技术门槛低、成本低廉,导致骚扰电话始终难以根除。
电话轰炸通常分为两种形式:一种是“呼死你”软件,通过高频拨号让受害者手机瘫痪;另一种是“AI语音骚扰”,用机器人模拟真人对话,诱导接听。这些技术甚至能伪装成银行、快递等官方号码,增加迷惑性。更可怕的是,部分平台公开售卖此类服务,价格低至几十元,进一步助长了乱象。
面对电话轰炸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首先,启用手机自带的“骚扰拦截”功能,或安装安全软件过滤陌生号码;其次,谨慎在网站填写手机号,避免信息泄露;若遭遇持续骚扰,可向运营商举报或报警。部分国家已推行“拒接名单”制度,强制要求营销电话标明身份,这类措施或许值得借鉴。
彻底解决电话轰炸问题,需技术升级与法律严惩并行。运营商应加强号码溯源能力,封堵虚拟拨号渠道;同时,立法需明确界定骚扰行为的刑事责任,提高违法成本。普通用户也应提高警惕,切勿轻信陌生来电中的转账、验证码等要求,从源头切断犯罪链条。
下一篇: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