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朋友反映遭遇了“电话轰炸”——短时间内收到大量陌生来电或短信骚扰,严重影响正常生活。遇到这种情况,首先要保持冷静,切勿直接回拨或点击短信中的链接。建议立即开启手机的“勿扰模式”或“拦截陌生来电”功能(安卓/iOS系统均支持),暂时切断骚扰源。同时,保存所有骚扰号码和短信内容作为证据,便于后续投诉。
电话轰炸往往与个人信息泄露有关。检查近期是否在非正规平台填写过手机号,或点击过可疑链接。可通过运营商查询通话记录,若发现高频呼出号码集中来自某平台(如贷款、电商类),可能是信息被恶意利用。此时需立即修改与该手机号绑定的账户密码,并开启二次验证。此外,建议在“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”提交投诉,运营商可协助封停骚扰号码。
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42条,多次发送淫秽、侮辱、恐吓等信息干扰他人生活,最高可处10日拘留。若骚扰行为涉及诈骗或敲诈,应保留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。对于持续性的电话轰炸,可委托律师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,要求停止侵害并索赔精神损失。部分案例中,受害者通过法律途径成功追责到骚扰方所在公司或个人。
预防胜于补救:使用手机号注册时,优先选择分场景管理(如工作号、私人号分离);谨慎参与街头扫码赠礼活动;定期通过“国家反诈中心APP”检测风险。若骚扰严重,可向运营商申请“号码保护”服务(部分省份提供临时换号功能)。技术层面,安装专业防骚扰APP(如腾讯手机管家)也能有效过滤95%以上的骚扰电话。
持续骚扰可能引发焦虑情绪,需及时调整心态。与亲友沟通情况,必要时暂时关闭来电提醒。部分城市社工组织提供反骚扰心理辅导,也可通过公益法律热线(如12348)获取支持。记住:电话轰炸是施害者的违法行为,受害者无需自责,积极行动才能打破被动局面。
上一篇:电话轰炸属违法?维权与防范全解析
下一篇:电话轰炸心理揭秘与应对之道